上次我們講大約6千年前,有3個人是現在四成多華裔的祖先(之前Post),主要是說漢族,但不一定是漢族。 這三個人是實際存在的,被稱爲“農民甲”、“農民乙”和“農民丙”, 或者稱爲“泰皇”、“地皇” 和“天皇”。 短時閒也不容易說明他們是什麼人,或居住什麼地方, 那麼誰是他們的後代呢?
上次也說了許多族羣定義是在語言, 例如漢語下有各種方言族羣。 如果不按行政單位劃分,而按語言區劃分(下面附錄圖片),方言之閒的Y染色體, 是否會出現分佈上的不同? 根據復旦大學圖片資料(下面附錄圖表),我計量了漢族按方言區的Y單倍羣分佈(有關Haplogroup看:之前Post), 列表如下(單位是%):
(資料僅供參考, 不宜過度解讀)
由上表顯示各方言區, 3支後代是有不同分佈的,除了中原官話區稍高, 但總計(主要為農民甲、乙、丙)約40%左右, 它們的意義仍在調查中。 同時閩語區的農民甲支系的數據偏高29.6%, 可能與下面相關: 復旦大學測到的福建和海南姓林的漢族, 有超過90%都是農民甲後代,而不姓林的漢族只有17%,而其他地方姓林的也不高, 這種姓氏和Y染色體在較大地區內, 對應得這麼好的並不多見。
上表也包括O3型(O3-M122, 上3支在內),平均約占漢族55%, 還有O型(O-M175, O=O1+O2+O3), 平均約占80%。 南方漢人O型比較高, 是來自O1和O2。 比較特別的是, 晉語區有12.5%Q型(印第安人主要類型, 下面粉紅色線條), 東北官話區有4.7%R型(印歐人主要類型, 下面粉綠色線條)。 約2萬年前,Q和R型人群在歐亞這一帶活躍,一個向東走,一個向西走。 之前我談到, 中國發現古DNA(2~3千年前),有一些貴族為Q型, 孔子也有可能是Q型(之前Post)。
閱讀我過去的文章應該知道,單倍羣和人種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但可探索族群起源與移徙,了解人類歷史。 漢族是漢朝後的名稱,華夏人名稱源於周朝,可能指當時的貴族,不一定是現代漢族的直系祖先。 近來網上有一些遺傳人類學文章報導,內容錯誤極多,希望大家不要誤讀。 Haplogroup and race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a causal relationship, but you can explore the human origin, migration and history.
最近我兒子曾給我發email有關中國歷史的特別文章: Chinese Civilization Come From Ancient Egypt, 意思商人來自古埃及, 我對此不置可否, 但考慮商人是什麼人種? 比如甲骨文的鬼方, 很可能是印歐人, 當時鬼字的含義,也許不是Ghost。 又如好字,不是Good意思, 是"子方之女"的含義。 子方是什麼人種? 我也曾報導, 中國古代文法比較像英文,甲骨文叫王亥(如英文的King Arthur)而不叫亥王, 又如"我祭祀於安陽"(I worship at Anyang)而不是"我在安陽祭祀"。 有興趣請看: 開始商朝 Beginning of Shang.
在閩語區, 有稱Hohlo人的語言族羣, "Hohlo"一詞的來源是什麼呢? 有興趣請看: Hohlo的來源
Apendix 附錄
下面圖片是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 根據漢族各方言區的2015更新數據。 方言區的分法定義如下: 其中紅色邊界是漢語十大方言邊界,藍色爲官話內部的方言區邊界。
方言定得不一定很準,比如蘇南、廣東,或者專門去的湖南等地,方言記錄應該是精確的。 北方的一些地區,方言沒有專門記,只是大致按籍貫地所屬方言算。 圖中每一行的樣本最少50個,最多幾百個, 同宗只按一個樣本統計。
吳偉榮2016秋
正確認識人類的遷徙歷史,有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
Understanding of human migration history for better harmonious society.
Topics list is at bottom of page. Click to see COVID-19 Genome&Vaccines new site.
Sep 26, 2016
Jul 30, 2016
6千年前有3人是四成多華裔的祖先 Three neolithic men are 40% Chinese ancestors
由於新一代基因測序(Sequencing)的成本顯著下降,可做深覆蓋(Coverage)的大量個體測序, 基因大數據將是未來醫療的發展方向。目前只要少於2百美元, 就可分析出個人的祖源、遺傳結構,並根據當前的數據計算出個人的健康風險、遺傳疾病、天賦特徵和藥物反應, 並構建個性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所以對華裔基因了解是很重要的。
大約6千年前左右, 有3個人是現在四成多華裔的祖先, 這裡主要是說漢族, 也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和鄰近國家民族。我們檢測的是Y染色體父系祖先, 因爲Y染色體位點多,平均每100年就能有一個突變,而母系用線粒體平均要2000多年, 才能有一次突變。 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族羣沒有其他男性,而是說這些男性都沒能直接傳下男性後代,只有這三個幸運兒的後代(包括女性), 終於活到了現代。
到底這三個祖先是什麼人? 首先這個擴張年代正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 這個時候穀類從採集、狩獵的輔助食物變成了主食,人類的食物開始依賴農業,同時聚落的分佈密度和人口大大增加, 社會從母系變成了父系社會。因此對於這三個祖先的解釋: 他們是最早的農民,因爲穀物和人口的生產力大幅發展,成了超級祖先,因此稱他們爲“農民甲”、“農民乙”和“農民丙”。
有人不相信這種解釋,認爲他們肯定是很偉大的部落首領,有很大的權力而能占有很多女人,建議用三皇來稱呼,按照計出現的時閒, 分別稱爲“泰皇”、“地皇” 和“天皇”。 還有人稱他們作“炎帝”、“黃帝”和“蚩尤”,事實上不恰當的, 他們只是神話人物,名字在戰國之後才出現。 例如說成吉思汗有很多後代, 是不靠譜的, 因爲他的遺骸古DNA從未找到。 上述三個人是客觀存在的,有科學依據的,短時閒也不容易說明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物。 這也說明了, 漢族起源於幾千年前一個祖先是不可能的, 下面說明最大的簇, 也不過占漢族父系的16%。
Click to see larger figure:
近來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 顯示東亞和歐洲的母系的人口擴張, 開始於新石器時代之前,這就與農業發展是驅動力說法矛盾。 有人認爲父系的擴張,不只與農業發展相關,也有可能與外來的小麥、綿羊、青銅武器和工具、馬的馴化及戰車的輸入相關。
依照現有的Y染色體進化樹(左圖),非洲之外幾乎都是M168(一路發走出非洲)突變型的後代。 東亞常見的祖系, 都是在2萬年前以前分支出來的,而現已知的大部分支系, 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1萬年前)產生的。 進化樹上7千年以前的分支都是二叉的,這表明在舊石器時代的人口增長緩慢, 淘汰了大部分曾經存在過的支系。
O3型約發生在2萬年前,即末次冰盛期之後的舊石器時代。 這段時閒全球氣候逐漸回暖,海平面從現在海面以下百米一直升到和目前海平面接近的高度,人類的可活動範圍大大擴展,技術上也有了一些創新,農業也出現了。
約在6千年前,O3出現了三個星簇(star cluster)的擴張,分別命名爲Oα, Oβ和Oγ單倍羣。 這三個人出現的年代很接近, 即突然從一個人演化出難以分出先後的5–7個支系,而且這些支系都是有後代一直延續到現在, 他們的後代約爲16%, 11%和14%, 總共41%。
其實許多族羣定義是在語言, 例如漢藏語系, 漢語下包含各種方言族羣。 有主張說某個方言的族羣是最純正的漢人,有說南方漢人主要是土著漢化的,有說北方人是胡種的。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片面的,有很多是出於顯示本族羣的正統性, 而貶抑其他族羣而製造出來的。 本文從科學依據、數據中發現, 南北漢人的父系的結構還是接近的,如果把其他民族擺一起就能看出明顯的區別。
Appendix 附錄
(下面圖1-3)是三個包括Oα、Oβ和Oγ在內的單倍羣分佈圖(Haplogroup): O3a2c1a-M117、O3a2c1*-M134和O3a1c-002611, 這些圖均爲相互無關男性數據,以深淺標明各單倍羣所占比例。省份區域爲漢族,樣本數較少的省份作了合併, 圓圈爲注明的少數民族。 O3a2c1a-M117在藏緬族群中也有較多分佈, O3下的另一支系O3a2b-M7在苗瑤和孟高棉人群中高頻出現,但在漢族中卻不足5%。
還有非O3祖先(下面圖5和6): 一支是O1a的一個下游擴張, 在良渚文化的古DNA有很高比例,年代可能只有4000年不到。 另一支是C3的一個下游擴張(南支),擴張時閒可能比O3的三大簇略早。 蒙古人是C3北支,漢人不常見。 這兩支的人口大概也各占了漢族的10%上下,但因爲沒有足夠的樣本或測序質量不好,尚未能表現出星簇擴張。 如果把這兩支也加上,這五個新石器祖先的後代, 就能占到漢族60%的比例了。
還有一單倍羣O2a(下面圖4)出現在華南、南亞和東南亞一帶,曹操證明是這型的, 因爲找到他叔祖的古DNA。另外一分支O2b出現在日本、朝鮮和中國東北, 漢族很少。 如果包括所有的O單倍群,中國人及朝鮮人超過75%, 日本人超過50%。 日本另有高頻35%的D2型, 在朝鮮半島只有低於1%的比例, 目前在大量的漢族數據中沒測到一例。
Most materials from polyhedron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實驗室
(請看之前單倍群報告, Click "Home" at bottom)
吳偉榮2016夏
大約6千年前左右, 有3個人是現在四成多華裔的祖先, 這裡主要是說漢族, 也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和鄰近國家民族。我們檢測的是Y染色體父系祖先, 因爲Y染色體位點多,平均每100年就能有一個突變,而母系用線粒體平均要2000多年, 才能有一次突變。 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族羣沒有其他男性,而是說這些男性都沒能直接傳下男性後代,只有這三個幸運兒的後代(包括女性), 終於活到了現代。
到底這三個祖先是什麼人? 首先這個擴張年代正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 這個時候穀類從採集、狩獵的輔助食物變成了主食,人類的食物開始依賴農業,同時聚落的分佈密度和人口大大增加, 社會從母系變成了父系社會。因此對於這三個祖先的解釋: 他們是最早的農民,因爲穀物和人口的生產力大幅發展,成了超級祖先,因此稱他們爲“農民甲”、“農民乙”和“農民丙”。
有人不相信這種解釋,認爲他們肯定是很偉大的部落首領,有很大的權力而能占有很多女人,建議用三皇來稱呼,按照計出現的時閒, 分別稱爲“泰皇”、“地皇” 和“天皇”。 還有人稱他們作“炎帝”、“黃帝”和“蚩尤”,事實上不恰當的, 他們只是神話人物,名字在戰國之後才出現。 例如說成吉思汗有很多後代, 是不靠譜的, 因爲他的遺骸古DNA從未找到。 上述三個人是客觀存在的,有科學依據的,短時閒也不容易說明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物。 這也說明了, 漢族起源於幾千年前一個祖先是不可能的, 下面說明最大的簇, 也不過占漢族父系的16%。
Click to see larger figure:
近來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 顯示東亞和歐洲的母系的人口擴張, 開始於新石器時代之前,這就與農業發展是驅動力說法矛盾。 有人認爲父系的擴張,不只與農業發展相關,也有可能與外來的小麥、綿羊、青銅武器和工具、馬的馴化及戰車的輸入相關。
依照現有的Y染色體進化樹(左圖),非洲之外幾乎都是M168(一路發走出非洲)突變型的後代。 東亞常見的祖系, 都是在2萬年前以前分支出來的,而現已知的大部分支系, 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1萬年前)產生的。 進化樹上7千年以前的分支都是二叉的,這表明在舊石器時代的人口增長緩慢, 淘汰了大部分曾經存在過的支系。
O3型約發生在2萬年前,即末次冰盛期之後的舊石器時代。 這段時閒全球氣候逐漸回暖,海平面從現在海面以下百米一直升到和目前海平面接近的高度,人類的可活動範圍大大擴展,技術上也有了一些創新,農業也出現了。
約在6千年前,O3出現了三個星簇(star cluster)的擴張,分別命名爲Oα, Oβ和Oγ單倍羣。 這三個人出現的年代很接近, 即突然從一個人演化出難以分出先後的5–7個支系,而且這些支系都是有後代一直延續到現在, 他們的後代約爲16%, 11%和14%, 總共41%。
其實許多族羣定義是在語言, 例如漢藏語系, 漢語下包含各種方言族羣。 有主張說某個方言的族羣是最純正的漢人,有說南方漢人主要是土著漢化的,有說北方人是胡種的。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片面的,有很多是出於顯示本族羣的正統性, 而貶抑其他族羣而製造出來的。 本文從科學依據、數據中發現, 南北漢人的父系的結構還是接近的,如果把其他民族擺一起就能看出明顯的區別。
Appendix 附錄
(下面圖1-3)是三個包括Oα、Oβ和Oγ在內的單倍羣分佈圖(Haplogroup): O3a2c1a-M117、O3a2c1*-M134和O3a1c-002611, 這些圖均爲相互無關男性數據,以深淺標明各單倍羣所占比例。省份區域爲漢族,樣本數較少的省份作了合併, 圓圈爲注明的少數民族。 O3a2c1a-M117在藏緬族群中也有較多分佈, O3下的另一支系O3a2b-M7在苗瑤和孟高棉人群中高頻出現,但在漢族中卻不足5%。
還有非O3祖先(下面圖5和6): 一支是O1a的一個下游擴張, 在良渚文化的古DNA有很高比例,年代可能只有4000年不到。 另一支是C3的一個下游擴張(南支),擴張時閒可能比O3的三大簇略早。 蒙古人是C3北支,漢人不常見。 這兩支的人口大概也各占了漢族的10%上下,但因爲沒有足夠的樣本或測序質量不好,尚未能表現出星簇擴張。 如果把這兩支也加上,這五個新石器祖先的後代, 就能占到漢族60%的比例了。
還有一單倍羣O2a(下面圖4)出現在華南、南亞和東南亞一帶,曹操證明是這型的, 因爲找到他叔祖的古DNA。另外一分支O2b出現在日本、朝鮮和中國東北, 漢族很少。 如果包括所有的O單倍群,中國人及朝鮮人超過75%, 日本人超過50%。 日本另有高頻35%的D2型, 在朝鮮半島只有低於1%的比例, 目前在大量的漢族數據中沒測到一例。
Most materials from polyhedron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實驗室
(請看之前單倍群報告, Click "Home" at bottom)
吳偉榮2016夏
Mar 16, 2016
基因和基因表現 Genetics & Epigenetics
現今在東方與西方社會裏, 都流行著的許多方面健康之道, 它與遺傳基因、生活方式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希望能了解它的科學依據, 可以挑選更好的養生之道。還有,如今醫生都希望病人能夠理解更多的自己的病因,可以幫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核酸(Nucleic Acids),蛋白質(Proteins),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和脂質(Lipids),都是生物體的主要大分子, 核酸包括DNA和RNA。人體每個細胞核中共有23對染色體(Chromosomes),每條染色體都有一條DNA分子。其中22對稱作常染色體(Autosomal),另外女人有一對X染色體,男人則是一條X和一條Y。此外,細胞裏還有一種環狀DNA,簡寫mtDNA。
因爲只有男人有Y染色體,因此只能從他的父親傳遞下來。而mtDNA,不論男女都是繼承自母親。至於常染色體,在減數分裂的時候,是把兩條打亂後接成一條重組。因此每個人的一對染色體通常來自四個祖父母。一對X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 同樣也會重組。因此我們無法通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來追蹤祖先。
DNA是由四種核苷酸(Nucleotides)連接成為雙鏈螺旋鏈, 核苷酸序列(Sequence)就是生物體的遺傳資訊, 而基因(Gene)則是一組連續的核苷酸序列。每條染色體上都帶有一定數量的基因。一個基因在細胞有絲分裂時有兩個對列的位點,稱為等位基因(Alleles),分別來自父與母。依所攜帶性狀(Trait)的表現,又可分為顯性(Dominant)基因和隱性(Recessive)基因。
等位基因可在研究花色的實驗中理解,豌豆花的顏色只有兩種:紫色和白色,卻沒有任何一朵顯示出兩種顏色的中間色。每一顆豌豆都可以從父母分別繼承其中的一個等位基因, 常常有一個是顯性的,決定了生物體的表現型,而另一個就被稱為隱性的,不會被表現出來。左圖顯示了帶有兩種花色基因(顯性紫色B和隱性白色b)的豌豆雜交後的結果。
另一例子是在之前我的Post, 談到耳垢(體味)的等位基因, 在全世界各人羣的分佈比例非常不同。 因為發生基因突變,東亞人是沒味的,而新疆姑娘是半臭或半香的。如果有人想要找配偶,可以參考裡面的世界地圖。(看下面的Post)
細胞以基因的DNA序列為模板, 被轉錄為RNA副本, 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用於產生特定的蛋白質的胺基酸(Amino acid)序列, 這種對應性被稱為遺傳密碼(Genetic code), 胺基酸序列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與它的功能。基因轉錄是可被調控的, 細胞中存在許多方式來控制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以便產生符合細胞需求的蛋白質。
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是與遺傳學(Genetics)相對應的概念, 是1980年代逐漸興起的一門學科,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 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現的變化。機制包括DNA甲基化(Methylation)、染色質重構、RNA調控等, 是受到飲食、情緒、化學物質等影響。如何打開優良基因,關閉不良基因, 未來表觀遺傳學將作為一個治療疾病的重要研究領域。
2008年美國NIH投資1.9億美元用於Epigenetics研究, 去了解老化機制,人類發育和癌症起源,心臟病,精神疾病及其他的健康狀況的潛力。 Time雜誌於 2010 年 發表了一個特別報導 "為何你的基因不是命運的主宰(Why Your DNA Isn’t Your Destiny)" 雖然有點過時,但它很容易閱讀。(看網頁下面最後的Post)
All inserted images are from Wikipedia.
養生之道請看: 健康之道:活過100歲
核酸(Nucleic Acids),蛋白質(Proteins),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和脂質(Lipids),都是生物體的主要大分子, 核酸包括DNA和RNA。人體每個細胞核中共有23對染色體(Chromosomes),每條染色體都有一條DNA分子。其中22對稱作常染色體(Autosomal),另外女人有一對X染色體,男人則是一條X和一條Y。此外,細胞裏還有一種環狀DNA,簡寫mtDNA。
因爲只有男人有Y染色體,因此只能從他的父親傳遞下來。而mtDNA,不論男女都是繼承自母親。至於常染色體,在減數分裂的時候,是把兩條打亂後接成一條重組。因此每個人的一對染色體通常來自四個祖父母。一對X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 同樣也會重組。因此我們無法通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來追蹤祖先。
DNA是由四種核苷酸(Nucleotides)連接成為雙鏈螺旋鏈, 核苷酸序列(Sequence)就是生物體的遺傳資訊, 而基因(Gene)則是一組連續的核苷酸序列。每條染色體上都帶有一定數量的基因。一個基因在細胞有絲分裂時有兩個對列的位點,稱為等位基因(Alleles),分別來自父與母。依所攜帶性狀(Trait)的表現,又可分為顯性(Dominant)基因和隱性(Recessive)基因。
等位基因可在研究花色的實驗中理解,豌豆花的顏色只有兩種:紫色和白色,卻沒有任何一朵顯示出兩種顏色的中間色。每一顆豌豆都可以從父母分別繼承其中的一個等位基因, 常常有一個是顯性的,決定了生物體的表現型,而另一個就被稱為隱性的,不會被表現出來。左圖顯示了帶有兩種花色基因(顯性紫色B和隱性白色b)的豌豆雜交後的結果。
另一例子是在之前我的Post, 談到耳垢(體味)的等位基因, 在全世界各人羣的分佈比例非常不同。 因為發生基因突變,東亞人是沒味的,而新疆姑娘是半臭或半香的。如果有人想要找配偶,可以參考裡面的世界地圖。(看下面的Post)
細胞以基因的DNA序列為模板, 被轉錄為RNA副本, 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用於產生特定的蛋白質的胺基酸(Amino acid)序列, 這種對應性被稱為遺傳密碼(Genetic code), 胺基酸序列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與它的功能。基因轉錄是可被調控的, 細胞中存在許多方式來控制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以便產生符合細胞需求的蛋白質。
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是與遺傳學(Genetics)相對應的概念, 是1980年代逐漸興起的一門學科,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 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現的變化。機制包括DNA甲基化(Methylation)、染色質重構、RNA調控等, 是受到飲食、情緒、化學物質等影響。如何打開優良基因,關閉不良基因, 未來表觀遺傳學將作為一個治療疾病的重要研究領域。
2008年美國NIH投資1.9億美元用於Epigenetics研究, 去了解老化機制,人類發育和癌症起源,心臟病,精神疾病及其他的健康狀況的潛力。 Time雜誌於 2010 年 發表了一個特別報導 "為何你的基因不是命運的主宰(Why Your DNA Isn’t Your Destiny)" 雖然有點過時,但它很容易閱讀。(看網頁下面最後的Post)
All inserted images are from Wikipedia.
養生之道請看: 健康之道:活過100歲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List of Posts
Above: Click "Home" to see all posts, "Older Posts" to go to next page.
Below: Unhighlighted shown under highlighted links
COVID-19 Genome & Vaccines posts had been moved to new site.
阿爾泰語系的起源和傳播 Origin and Spread of Altaic Languages 2021
古北歐亞人 Ancient North Eurasians (Ghost population)
早期人類沿海遷徙 Early Human Coastal Migrations (updated 2022)
現代東亞人的起源與形成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modern East Asians
單倍羣 Haplogroup CT 2022-2-14
基因檢測: 祖源分析,製造"太陽的後裔"? DNA: Ancestry,Descendants of the sun
各方言區漢族的父系祖先 Paternal Ancestors of Chinese of Different Dialects
6千年前有3人是四成多華裔的祖先 Three neolithic men are 40% Chinese ancestors
基因和基因表現 Genetics & Epigenetics
常染色體遺傳: 耳垢、初乳、狐臭、狐狸精 Autosomal: earwax, colostrum & body odor etc.
匈奴、孔子、曹操的基因 Genes of Hunnu, Confucius & Emperor Cao
走入川西民族走廊, 尋找東女國 Ethnic Corridor of West Sichuan, Ancient female nation; 青藏高原東緣的族群 Ethnic groups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人類的單倍羣、遷徙、歷史 Human's haplogroups, migration & history
走出伊甸園, 羊的傳人 Out of Eden, Shepherd Linkage; 東亞民族單倍羣分佈 Haplogroup distribution in East Asia
東亞、東南亞的人類遷徙 Human migration in East & Southeast Asia; 走入藏區, 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 East Asia's oldest tribe in Tibetan area
奇妙的人類旅程 - 中文視頻 Chinese video; Incredible Human Journey - English video 英文視頻 2011
Y染色體在全世界的譜系 World's Y-DNA haplogroup distribution 2008; 單倍羣 Haplogroup CT 2019-6-22
Time: Why Your DNA Isn't Your Destiny 為何你的基因不是命運的主宰 2010
Ancient History -Archeology & Legends 歷史文化、傳說故事、考古、傳世文獻: Beginning of China、商、周、秦
我的旅遊創作網站連結 My Blog Links
Please acknowledge the source when reproducing the content elsewhere. 引用或轉載本文, 請註明來源。
Below: Unhighlighted shown under highlighted links
COVID-19 Genome & Vaccines posts had been moved to new site.
阿爾泰語系的起源和傳播 Origin and Spread of Altaic Languages 2021
古北歐亞人 Ancient North Eurasians (Ghost population)
早期人類沿海遷徙 Early Human Coastal Migrations (updated 2022)
現代東亞人的起源與形成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modern East Asians
單倍羣 Haplogroup CT 2022-2-14
基因檢測: 祖源分析,製造"太陽的後裔"? DNA: Ancestry,Descendants of the sun
各方言區漢族的父系祖先 Paternal Ancestors of Chinese of Different Dialects
6千年前有3人是四成多華裔的祖先 Three neolithic men are 40% Chinese ancestors
基因和基因表現 Genetics & Epigenetics
常染色體遺傳: 耳垢、初乳、狐臭、狐狸精 Autosomal: earwax, colostrum & body odor etc.
匈奴、孔子、曹操的基因 Genes of Hunnu, Confucius & Emperor Cao
走入川西民族走廊, 尋找東女國 Ethnic Corridor of West Sichuan, Ancient female nation; 青藏高原東緣的族群 Ethnic groups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人類的單倍羣、遷徙、歷史 Human's haplogroups, migration & history
走出伊甸園, 羊的傳人 Out of Eden, Shepherd Linkage; 東亞民族單倍羣分佈 Haplogroup distribution in East Asia
東亞、東南亞的人類遷徙 Human migration in East & Southeast Asia; 走入藏區, 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 East Asia's oldest tribe in Tibetan area
奇妙的人類旅程 - 中文視頻 Chinese video; Incredible Human Journey - English video 英文視頻 2011
Y染色體在全世界的譜系 World's Y-DNA haplogroup distribution 2008; 單倍羣 Haplogroup CT 2019-6-22
Time: Why Your DNA Isn't Your Destiny 為何你的基因不是命運的主宰 2010
Ancient History -Archeology & Legends 歷史文化、傳說故事、考古、傳世文獻: Beginning of China、商、周、秦
我的旅遊創作網站連結 My Blog Links
Please acknowledge the source when reproducing the content elsewhere. 引用或轉載本文, 請註明來源。
Powered by Blogger.